李纯燕:绿色发展争当“碳”路先锋 乡村振兴勇为“践”履表率
大家好!我是来自近湖街道的一名基层农村代表,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参加本次人大代表论坛。就绿色发展这一主题,在这里,我想从基层农村实际现状,以绿色引领乡村振兴的这个切面。与大家分享一些我的思考和体会。
一、把握内涵内核,走好绿色发展推动乡村振兴之路
一直以来,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农业绿色化发展,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断论述,总书记曾指出: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是一场深刻革命。要健全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政策支持体系,建立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产业体系,加快构建科学适度有序的农业空间布局体系,切实改变农业过度依赖资源消耗的发展模式。这为我们实施农业绿色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和行动指南。不久前的市委全会提出“向‘新’发展,勇当‘碳路先锋’”的战略目标,这既与总书记新时代的新发展理念一脉相承,又充分说明发展绿色低碳新型化农业,是推进“三农”工作,加快乡村振兴的根本任务和必由之路。
“三农”是“国之大者”。作为基层农村的人大代表,我认为,必须把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始终,大力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,把农业产业“新”、农业高“质”效作为不懈追求,致力让产业带起来、生态美起来、环境靓起来、农民富起来,再现山清水秀、天蓝地绿、村美人和的美丽画卷,就是最生动、最真实、也是最有未来的乡村振兴。
二、保持定力耐力,布下系统推进绿色发展战略之局
实现农业绿色发展是新时代提出的新任务,是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开创性事业,是长期坚持的系统性工程,需久久为功。要把农业绿色发展落实好、实践好,必须科学化、一体化、全链化把握农业、农村和农民各个要素环节。一是发展绿色优质农业。从过去的简单粗放型转向生态绿色型发展。从生产方式上,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造成的压力,包括压减化肥农药等化学投入总量和强度,综合化利用秸秆和畜禽粪便,错配资源等;从生产布局上,遵循自然生态规律,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大力实施农业绿色品牌战略,发展绿色、有机和地理标志优质特色农产品,培育具有区域优势特色和竞争力的农产品区域品牌、产品品牌;从生产业态上,实施“旅游+”“生态+”,激活乡村各类资源,发挥独特优势,催生农业新产业和新业态。二是建设绿色生态农村。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农村,坚持生态优先、集约节约,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,综合整治河、路、房等乡村环境面貌,构建起绿色生态屏障,通过生态环境保护““添绿增金”,以生态优势转化”“点绿成金”,建设宜居宜业的新农村。三是培育绿色素养农民。农民是绿色农业生产的主体,培育农民的绿色发展理念,使农民自觉形成绿色低碳、节能减排的农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,推动传统农民向现代化农民升级转型,让农民成为一种职业而不是一种被动身份。
三、立足生产生活,下出探索绿色发展实践先手之棋
我们东冯村地处县城城乡结合部,是一个传统的纯农业村,致力于推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、绿化转型发展,我们坚持从现在和未来“两步走”,探索前行,蹚新路、作示范。在锚定当下方面,我们强化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出发,着力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、森林绿化、河道路道、村容村貌等重点任务上,抓要素配置、抓目标推进,抓持续持久,以绵绵用力发展绿色农业、保护绿色生态。成功荣获市第三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。
一是大力实施农业产业转型。注重引进培育现代高效农业和设施农业,先后引进占地932亩的设施樱桃园项目(内含蔬菜种植85亩和135亩的蚂蟥养殖基地)、占地406亩宝枫农业项目流转和即将完成的高标准农田改造1500亩,现代农业的集群优势成为推动绿色发展的强引擎。二是聚力推动乡村植被绿化。坚持退耕还林,借助2115亩园艺示范区的辐射带动,见缝补绿插绿,不断增绿扩绿,打造绿化成片林403亩,全村森林覆盖率达22.24 %。三是合力开展生态环境整治。域内共有县街村三级河道15条,每年投入20多万元进行污染治理,今年以水环境治理为契机,全域化再高标规划、再加力整治,以彻底改还乡村碧水岸绿。在未来蓝图方面,街道以我村和唐东村为主阵地,将打造都市农业示范区的远景规划,这是我们2个村加快绿色发展千载难逢的新机遇、新条件。依托“一环一廊三区”总体空间布局规划,即:原味水乡慢行体验环、西塘河生态廊道和原味水乡观光区、农耕生活体验区以及现代农业科普区。我们将主动策应远景蓝图,用足用活本地资源禀赋,谋划好未来发展的“三篇文章”。
一是现代农业文章。通过土地的成框成片,培育发展兼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零污染、高附加值的现代农业生产产业,以生态田园提供优质观光体验。二是农旅融合文章。深度融合旅游、教育、文化、康养等产业,培育都市农业新业态、新项目。三是乡土文化文章。挖掘沉睡的文化传统资源,把土味乡愁留住并弘扬,以文兴农、以文生金,让农业变成有奔头的产业,让农民成为绿色空间的守护人,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。
四、聚焦利民惠民,迈开践诺履职绿色发展坚实之行
作为共同富裕的“领头人”、为民鼓与呼的“代言人”,身兼人大代表和村书记的“双重使命”,赋予了我要更多的责任担当。我将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,“双向奔赴”忠实履职,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始终。一是构建“自下而上”的畅通渠道。发挥在基层最前沿、最直面群众的优势,在推进农村绿色发展中,群众呼声在一线收集,调查研究在一线开展,在以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“最后一米”中,与群众面对面、心贴心、肩并肩、实打实地做好绿色发展生动实践。二是以群众满意为唯一标尺。统筹感知民情、掌握民意、回应民需、解决民忧、维护民利等各个方面,用真心、细心、耐心听取”金点子“,找到”金钥匙“,为绿色发展助力。三是坚定”滚石上山“的勇气和毅力。绿色发展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,将保持”功成不必在我“”功成必定有我“的信念和作风,迎难而上,勇毅前行,在农业绿色发展中展现代表风采。